欢迎访问湖南中观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731-89816073

您好,欢迎来到您的网站!
转载:关于印发《湖南省软件产业振兴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专栏: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2021-03-15
阅读量:3957
作者:管理员
来源:公司新闻
聚焦移动互联网、工业软件、数字文创、网络安全等领域优势与特质,注重技术、产业、应用和安全协同发展。

1615792411149091826.jpg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3月12日 17:11

【字体: 大 中 小】



湘工信信软〔2021〕64号


各市州、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产业园区,有关单位: 

    现将《湖南省软件产业振兴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3月12日  

湖南省软件产业振兴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振兴我省软件产业,制定本计划。

    一、“十三五”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软件产业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移动互联网和两化融合为抓手,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三五” 湖南省软件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15%,2020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721.3亿元,是2015年的2.1倍,产业规模居中部地区第二位。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占软件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0.2%、55.4%、0.9%和13.5%。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十三五”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1.4%,2020年全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393亿元,是2015年的4倍。全省拥有规模以上软件企业841家,从业人员总数达15万人。

    2. 特色领域优势凸显

    移动互联网产业连续七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达1618亿元。投产的规模以上数据中心达42个,机架总规模11万架,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湖南信创工程被列入6个“示范引领”省市之一,基于飞腾、鲲鹏的“两芯一生态”产业链初步形成。“根云平台”、“中电云网”、“中科云谷”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30强,2020年全省工业APP数量突破18000个,大型企业信息化能力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领域聚集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达4万人,产值突破100亿元。

    3. 企业引培成效显著

    截止2020年底,全省营收超亿元软件企业150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上市企业17家,独角兽企业2家。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芒果TV、安克创新、科创信息、威胜信息等本土企业已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龙头骨干企业,CSDN、深信服、华为云孵化创新中心、万兴科技等50多家国内外软件知名企业在湖南设立了全国总部或区域总部。

    4. 集聚发展态势形成

    全省拥有国家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区及基地,省级软件(移动互联网)产业园10个、大数据产业园12个、人工智能产业园1个、区块链产业园2个。长沙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软件企业,中电软件园、芯城科技园、中国(长沙)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快速崛起。株洲、衡阳的嵌入式系统及工业控制软件发展迅速,益阳、娄底、永州等正加快布局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5.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全省拥有软件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平台120余个,较2015年翻一番。2020年全省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超35000件,授权发明专利2296件。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约7%,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达28.7%。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所高校的软件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全省拥有信息技术领域两院院士13位,居全国前列。

    (二)存在问题

    2019年湖南省数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2位,软件业务收入处全国第15位,软件产业发展滞后于数字经济增长,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一是中国软件名城、名园创建滞后。湖南的国家软件名城、名园创建工作尚未实质性启动,工作推进力度有待加强。二是领军型龙头企业缺乏。全省软件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仅1家,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三是高端软件供给能力不足。企业产品和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多集中在价值链中低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较少。四是产业生态环境有待优化。项目合作共建机制不够健全,新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共赢有待加强。五是高端人才短缺。新兴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及懂技术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趋势

    1. “软件定义”加速延伸

    继软件定义硬件、定义存储、定义网络、定义系统之后,“软件定义”价值正在向各领域延伸,软件通过定义产品功能、管理流程、生产方式、企业新型能力及商业模式等,正在成为驱动未来工业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2. 服务化进程加速推进

    随着云计算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行业分工细化趋势更加明显,传统软件厂商加快向服务提供商转变,基于云平台的服务成为软件主流模式,工业云、政务云、医疗云等进入发展新阶段。

    3. 智能化体系加速形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智能化软件体系加速形成,边缘计算软件、移动通信软件、海量大数据计算软件、深度学习软件以及面向不同行业的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智能应用软件迎来发展热潮。

    4. 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产业生态系统作为软件产业竞争高地已成共识,全球主流系统已形成安全测试认证等深度绑定态势,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国正在围绕自主软件技术系统的完整性与产业性,加强自主生态体系构建。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新一轮技术变革催生新动能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商用落地推动软件产业加速变革,工业互联网与工业APP进入加速发展期,“软件定义”全面深入,催生一批新的产业主体、业务平台以及融合性业态的新兴消费。与此同时,产业要素禀赋深刻变化,软件在开发场景、软件架构、开发工具、开发模式、交付形式等各个方面均面临巨大变革,企业转型升级任务更加紧迫艰巨。

    2.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带来新变化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主可控的软件产业体系和生态逐渐重视,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开源软件等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逆流加剧,我国软件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受制于人,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3.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孕育新机会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催生了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算法经济等新形态,壮大了一批新场景,为软件产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各省市将进一步谋划布局,加大力度抢占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核心要素,围绕新经济构成要素的争夺更为激烈。

    4. “三高四新”战略提出新要求

    我省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软件产业将在重要领域发挥融合创新作用,并由此引发多领域的系统性、群体性突破。与此同时,我省软件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核心驱动力作用的发挥。

    (三)发展基础

    一是政策体系日趋完备。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业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顶层规划文件,发布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APP等6个行动计划,为全省软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人才要素供给充足。湖南拥有125所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每年输送大量软件相关专业人才。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建设,并得益于长沙“房价洼地”优势,湖南软件人才快速集聚。三是市场空间应用广阔。截止到2020年,湖南拥有消费品、材料、装备3个万亿级以及汽车、冶金等13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坚实的工业基础为软件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四是对外交流平台资源丰富。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成功获批,世界计算机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我省软件产业发展搭建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合作平台。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以推动软件产业振兴为目标,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锻长补短与换道超车并进、技术突破与深入应用并行,构建平台、数据、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安全可靠软件产业生态,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化导向,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构建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加快软件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产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强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支撑。

    突出特色,产业协同。聚焦移动互联网、工业软件、数字文创、网络安全等领域优势与特质,注重技术、产业、应用和安全协同发展。培育产业集群,构筑“五名”(名品、名企、名人、名园、名展)产业格局。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形成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新格局。

    开放共享,安全可控。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实施积极主动开放战略。加快关键产品和系统的推广应用,解决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问题。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及产业,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三)发展战略

    按照“优存量、拓增量、固根基、培特色”的总体思路,以“加强高端软件供给能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为总体要求,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名园,打造“一城三园多极”的软件产业集聚格局,做大工业软件、做强信创软件,打造“高端软件自主供给+核心平台高效服务+应用场景高度开放”的软件生态格局,努力将软件产业打造成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四)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将湖南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软件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具体目标如下:

    ——产业规模。到2025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达30%以上,力争进入全国前十行列。

    ——主体培育。到2025年,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数量达4000家,营收过亿元的软件企业超过300家,超10亿元企业50家,超100亿元企业5-8家,培育一批具备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软件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

    ——创新能力。到2025年,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突破70000件,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突破5000件,软件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0%。

    ——产业布局。建成“一城三园”(1个中国软件名城,3个中国软件名园),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特色产业基地。

    ——融合应用。到2025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标杆企业,工业APP数量突破40000个。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动能

    1.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瞄准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国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扎实推进“芯火”创新计划、软件“铸魂”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行动计划,着力突破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核心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紧跟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自动驾驶、可信计算、VR/AR、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鼓励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卡脖子”技术的“揭榜挂帅”,引导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的创新机制。

    2. 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

    推动软件企业、软件用户、科研机构及开源社区“四位一体”协同创新,加快软件创新体系建设。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打造一批面向行业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新型创新载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推广DevOps、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等先进软件开发理念,引进和建设顶尖的软件云开发平台,提供云端化、轻量化、服务化的“一站式”开发工具,加速软件开发模块化、低代码化、无代码化和协作化演进。

    3. 强化标准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运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机构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机构参与制定软件相关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推广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加强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规范的引进与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参与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软件服务商交付能力、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CS(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认证,推广SDL(软件安全开发生命管理)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强软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和战略布局,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二)发展工业软件,赋能先进制造

    1. 夯实工业技术软件化基础

    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针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运维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提炼专业工业知识,梳理可模型化、标准化、模块化、软件化的工业技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中小企业“两上三化”,深化跨行业、跨领域合作,促进工艺、流程、模型、算法等知识和经验积淀、开放和复用,实现技术扩散和商业化,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

    2. 提升工业应用软件质量

    聚焦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大力发展服务企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的嵌入式软件、管理控制软件等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高端制造类、运维服务类、机器人操作系统等高端工业软件,培育BIM(建筑信息模型)、CAD、ERP等研发设计类和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以及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工业智能软件和解决方案。

    3. 加快工业互联网APP培育

    推动工业APP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加快工业APP应用创新,推进工业APP在重点行业应用,面向真实应用场景需求,培育工业技术软件化应用解决方案。鼓励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合作开发培育一批基础共性工业APP、行业通用工业APP及企业专用工业APP。建设工业APP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工业APP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工业APP开源社区、应用商店建设,促进工业APP交易流转。

    (三)加大主体培育,夯实发展基础

    1. 做强大企业

    积极引进全球软件500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软件企业等在湘设立创新中心、区域总部、行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等领域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壮大本土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升级,向平台型和生态型企业演进,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机构与服务体系,开展跨国并购等业务。

    2. 培育小巨人

    支持信创、电子商务、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网络视频和游戏等领域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和解决方案,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内外龙头IT企业,支持发展高端服务外包,加强领军企业与头部企业的配套对接。支持云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研发设计类软件等核心技术企业做优做强,逐步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企业间加强协作,提升产品竞争力。

    3. 扶持创新创业

    支持龙头企业内部孵化,建立专业软件分子公司,在区块链、物联网、VR/AR等新兴前沿领域推动“大平台+小企业”模式,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孵化”的共生共赢产业生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高校为源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孵化模式。鼓励在软件、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建设一批创客产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鼓励基于互联网平台开放各类资源,面向公众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四)培育新兴业态,抢占产业先机

    1. 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加快移动芯片设计、移动操作系统、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大力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推进移动互联网在制造领域融合应用,加快培育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信息消费。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体系和生态,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向制造业领域全面拓展,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骨干企业引培工作力度,做强大企业,聚焦省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扶持力度。

    2. 壮大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

    突破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跨媒体分析与推理、工业互联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等关键技术。依托龙头企业技术平台,重点开展智能工程机械、智能运载工具、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软件研发与产业化,推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交通物流、文创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进分加密签名算法、高性能新型共识机制、智能合约、P2P组网结构、分布式系统与存储、分片技术、跨链技术等关键理论研究及软件技术实现,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体系,探索区块链在社会综合治理和民生领域运用。

    3. 深化“云大物”领域创新应用

    推动软件架构迭代更新,加速云计算的发展和推广,大力发展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云游戏、云电脑等基于云计算的新业态、新产品,丰富软件产品和服务维度。加速云端融合的大数据采集、协同、分布式处理和挖掘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加快培育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产品体系。支持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和试点示范,重点研发面向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平台。大力发展车联网、北斗导航等基于物联网的新型应用,发展基于5G的软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形成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定制化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五)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

    1. 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支持长沙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加快科技、企业、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大力塑造长沙软件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形成技术先进、服务完善、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五名”一体化发展。强化长沙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核心城市区域合作水平,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引领全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打造中国软件名园

    鼓励和支持株洲、常德、郴州对标建设中国软件名园,支持株洲做大做强高端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支持常德大力发展平台化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软件,支持郴州培育大数据等信息服务和配套产业。引导和支持省级及以上软件产业园扩容提质,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核心技术突出、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国内外优势软件企业,引导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向园区集聚,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加快培育软件名企、名品。

    3. 培育特色产业基地

    支持各地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应用突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全省软件产业发展重要支撑点。按照“一区一特色”原则,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工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特色产业园区。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在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人才培养、配套服务、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大对软件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六)完善信创生态,提升产业服务

    1. 发展信创软件

    以信创工程为牵引,国产操作系统为中心,依托“两芯一生态”,大力支持企业参与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研发。积极承接国家信创试点,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核心应用系统及解决方案。在重点领域积极开展行业信创应用示范,鼓励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使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推动信创软件上云上平台,融入移动应用生态。支持信息技术创新适配及应用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深度适配,提升集成解决方案性能质量。

    2. 推广开源生态

    支持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企业、非盈利组织等,组建开源生态联盟,建立开源软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围绕任务发布、研究、开发、托管、编译、发布、宣传、安装、反馈等环节,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信创产业开源平台。打造开放共赢的开发者生态和即开即用的信创云基础设施,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桌面应用等重点领域进行开源项目布局,吸引顶级开源社区入驻,引导广大开发者开发和搭建优质开源项目,打造信创交流互助圈,建设应用商店,大力推广技术成熟的开源软件。

    3. 提升产业服务

    依托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国家软硬件试配测试中心、软件测试中心、第三方认证服务机构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国产软件的兼容适配、测试认证、试验诊断等服务。搭建软件企业与用户企业的供需对接平台,促进跨领域合作。鼓励基于自主可控的软件产品向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行业和领域拓展,支持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软件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大力支持发展首版次高端软件,持续扩大国产软件市场空间。

    五、重点工程

    (一)工业软件培育工程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工业企业联合优质软件研究机构,建设湖南省工业技术软件化创新中心、开源社区、公共研发基础平台,推动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及应用。推动应用市场拓展。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安全控制等制造关键环节,培育一批典型应用案例。组织开展工业APP大赛和优秀工业APP遴选活动,推动优秀工业APP及应用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引进和支持国内外知名工业软件企业及研发机构来湘投资,鼓励工业企业剥离软件业务成立软件企业,支持软件企业研发高端工业软件。

    到2025年,全省工业软件规模达500亿元,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应用场景的工业APP数量达到40000个,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培育一批重点工业软件企业。

    (二)先进制造赋能工程

    提升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软硬件综合设计开发能力的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行业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应用软件和专业解决方案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建设多层交互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和产业集群基础能力。深化企业“两上三化”。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计划,培育“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培育“上云上平台”新业态新模式。

    到2025年,打造1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3-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

    (三)两化融合深化工程

    打造以新型能力为核心的本质贯标。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优势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推广,推动企业加快形成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数据为驱动、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开展分级贯标和分级评定。发挥贯标企业标杆示范作用。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和标杆遴选工作,跟踪企业贯标综合成效,推广典型做法,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咨询机构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推动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自身服务设计和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咨询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宣传和推广应用。

    到2025年,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2000家,培育1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标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十。

    (四) 移动互联网提质工程

    突破新兴关键技术。聚焦移动芯片、通信网络、新型显示、柔性电子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平台及服务,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开发一批战略性新产品。引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总部,聚焦移动电商、移动新媒体、移动生活服务、动漫游戏等优势细分优势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提升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的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推动制造领域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到2025年,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新增上市互联网企业超过10家,全国互联网百强入围企业超过5家,建成国内领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

    (五) 数字文创壮大工程

    强化关键环节软件研发。围绕数字文创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实现重要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和安全可控,支持数字文创产品内容制作、传输和使用的相关设备、软件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动超高清视频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数字文创企业发展超高清视频产品及服务,提升超高清视频的数字内容制作、直播服务、融合应用、网络传输等关键环节的软件支撑能力。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支持互联网企业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创作和新兴数字文化资源传播平台,支持数字文创企业平台化发展。

    到2025年,力争全省数字文创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中国V谷”。

    (六)名城名园创建工程

    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支持长沙实施“软件产业再出发”战略,依托“一园五区两山”,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因地制宜提升软件产业发展特色和国内领先优势,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软件名城。打造中国软件名园。鼓励重点软件园区制定软件名园实施方案,支持株洲、常德、郴州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培育省级示范软件园。对标中国软件名园,推进重点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打造国家级、省级多梯度分布、多区域落点、差异化发展的园区协同发展体系。

    到2025年,成功创建长沙中国软件名城,创建3个中国软件名园,打造10个省级示范软件园,软件产业集聚水平显著提高。

    (七)软件品牌提升工程

    打造品牌产品。围绕优势领域,引导软件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自主软件品牌。培育品牌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争取“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等核心百强荣誉,提升规模效应和企业知名度,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软件企业。促进品牌推广。组织行业协会开展软件企业50强、优秀软件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等评选工作,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争创意识,营造品牌创建氛围,推动产业发展从产品、价格竞争向质量、品牌竞争转变,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到2025年,培育5家以上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每年新增10个以上中国优秀软件产品,力争在特色优势领域的龙头企业行业市场份额进入全国前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保障

    深入落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制定新时期适应我省软件产业发展新特点的配套政策。加强全省软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统筹各级各部门力量,形成全省上下协同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落实国家行业统计制度,定期通报全省软件产业运行监测情况,为宏观决策、政策研究等提供支撑。大力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性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建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融资促进,推荐优质软件企业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子基金,加大对软件产业重大项目的投入。支持开源基金会发挥作用,壮大自主开源生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软件产业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创新适合产业发展的信贷产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投融资机构,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活跃创业投资氛围。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建设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组织开展新型信息消费大赛、工业APP、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应用大赛,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创业团队。鼓励行业协会、园区、龙头企业等举办专题技术培训,支持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软件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软件人才吸引、集聚、培训等全链条服务。

    (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积极探索和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发挥世界计算机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等平台作用,支持办好程序员节活动,构建链接全球软件产业高端创新资源的合作网络。加快承接北上深杭等城市软件产业转移,扩大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的规模。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积极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出口和离岸软件外包。

    (五)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依法落实企业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鼓励和支持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加大信息安全要素保障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围绕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支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安全测评与认证、咨询、预警响应等专业化服务,增强信息安全保障支撑能力。推动工控安全管理政策及标准落实,加快建设工业信息安全监测平台,支持工业控制系统及其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行业标准、品牌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品牌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鼓励企业联合建设软件专利池、知识产权联盟,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重点行业向软件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将本省重点软件产品纳入政府两型采购目录,充分用好首购、直购等政策,依法依规采购省内软件产品,完善软件产业发展体系和生态。


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处

上一页:转载:一文搞懂军工保密资格申报中的密级证明
下一页:【这个年末有点嗨】中观科技迎春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公安机关备案号 43010202000837